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完全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通过影像学和超声等检测手段早期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及时干预以防止发展为完全性脑卒中.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早期评估价值.设计: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区级医院神经内科、CT室、经颅多普勒超声室.对象:赤峰市元宝山区医院2001-01/2003-04门诊和住院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26~85岁,平均年龄59.6岁.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0例住院后均给予常规量活血通脉、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测双侧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流速舒张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等有关动力学的情况.通过随访1个月和1年观察发生脑梗死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头颅CT检查结果.②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③30例患者随访1个月和1年发生脑梗死情况.结果:在出院后1个月和1年时3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①CT检查10例有病灶性改变,占34%(10/30).②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24例有血流异常改变,占80%(24/30).③30例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个月之内发生脑梗死4例,1个月~1年发生脑梗死6例.结论: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血流异常情况早于CT检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要及早给予抗凝治疗,可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再发率减少,预防完全性脑卒中的发生.
推荐文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经颅多普勒
微栓子监测
CT灌注成像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T灌注成像
经颅多普勒超声
磁共振血管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诊断价值
内科学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磁共振血管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颅多普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结果比较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缺血,暂时性 体层摄影术,X线 超声检查,多普勒
年,卷(期) 2005,(2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4-195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14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25.03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亚平 赤峰市元宝山区医院神经内科 3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缺血,暂时性
体层摄影术,X线
超声检查,多普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