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和睡眠剥夺脑电图的差别,初步探讨药物诱导和睡眠剥夺对睡眠脑波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6/2004-06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门诊和住院的3个月~12岁的患儿,临床有两项诊断中至少有一项诊断为癫痫或临床拟诊癫痫者共383例.随机分为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200例,药物诱导睡眠组183例.睡眠剥夺组不用药物,采用禁睡4~10 h后描记脑电图,年龄越小禁睡时间越短.药物诱导睡眠组服用100 g/L水合氯醛,剂量采用1 mL/岁,最多10 mL,待快入睡时描记脑电图.使用视频数字脑电图仪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8~16个头皮盘状电极,参考电极置于双耳垂或Cz,均作单、双极导联描记.记录30~90 min的脑电图,包括常规脑电图-睡眠脑电图-觉醒后脑电图或睡眠脑电图-觉醒后脑电图.对比分析觉醒、睡眠时程、着重观察有无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Ⅰ~Ⅱ期睡眠和睡眠纺锤的变化及癫痫放电频率.结果:两组患者383例均收集到脑电图,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觉醒状态时快波活动:药物诱导睡眠组中73.8%(135/183)的儿童觉醒状态时快波活动增多,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的儿童觉醒状态时仅5.0%(10/200)快波活动增多.②睡眠状态中的睡眠时相:药物诱导睡眠组中24.0%(44/183)能见到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Ⅰ~Ⅱ期睡眠.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85.0%(170/200)见到较完整的睡眠时程,包括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Ⅰ~Ⅳ期.③睡眠纺锤:药物诱导睡眠组37.7%(69/183)可见,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76.0%(152/200)可见.④癫痫样放电:药物诱导睡眠组发现有22.4%(41/183),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发现有66.0%(132/200).⑤睡眠纺锤与临床诊断的关系:药物诱导睡眠组中发现睡眠纺锤缺失62.3%(114/183),其中临床拟诊"癫痫?"34例;拟诊"继发性癫痫?脑性瘫痪"26例;拟诊"继发性癫痫?大脑发育不全"28例;拟诊"癫痫?非典型热性惊厥?"17例;拟诊"癫痫?屏气发作"5例;拟诊"癫痫?癔病?"4例.有22 4%(41/183)发现癫痫样放电,其中有26.8%(11/41)可见极度纺锤波.睡眠剥夺-自然睡眠组中睡眠纺锤缺失24.0%(48/200),其中临床拟诊"癫痫?"17例;拟诊"癫痫?脑性瘫痪"15例;拟诊"癫痫?大脑发育不全"8例;拟诊"癫痫?非典型热性惊厥?"6例;拟诊"癫痫?癔病?"2例.有66.0%(132/200)发现癫痫样放电的患儿中有30.3%(40/132)可见极度纺锤波.结论:药物诱导睡眠很快进入深睡期,不利于观察癫痫样放电等异常波最容易出现的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Ⅰ~Ⅱ期睡眠,同时由于药物的作用,快波增多,睡眠纺锤活动亦被掩盖,直接影响对睡眠脑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