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价格较高的单味颗粒剂成本-效果的合理性,比较汤剂与单味颗粒剂的参苓白术散治疗脾阴虚型厌食症成本与效益的差异.方法:选择2001-03/2004-11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和各科请中医科会诊的住院脾阴虚型厌食症患者41例,均知情同意.分为2组,汤剂组22例服用参苓白术散的汤剂,颗粒剂组19例服用参苓白术散的单味颗粒剂.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总成本进行回顾性评价.疗效评价:有效为食欲好转,食量增加;无效为食欲未见改善.住院总成本=药品成本+住院成本+护理成本+误工费.结果:41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有效率:参苓白术散单味颗粒剂与汤剂治疗脾阴虚型厌食症基本相似[89.50%,90.90%,(P>0.05)].②药品成本比较:汤剂组低于颗粒剂组[(汤剂组22例,平均治疗12.9 d,每日药价9.80元,药品成本总价126.42元),(颗粒剂组19例,平均治疗10.1d,每日药价18.30元,药品成本总价184.83元)].③住院成本比较:汤剂组高于颗粒剂组(283.8,222.2元).④护理成本比较:汤剂组高于颗粒剂组(116.1,60.6元).⑤误工费比较:汤剂组高于颗粒剂组(299.41,234.42元).⑥住院总成本比较:颗粒剂组较汤剂组低(702.05,825.73元).结论:在治疗效果基本接近的情况下,单味颗粒剂的药品价格是汤剂的2倍,但颗粒剂组总成本却较汤剂组低,其原因是单味颗粒剂有效成分提取后药物利用率较高,服药时间短,而使颗粒剂组药物成本的经济效果优于中药汤剂组,符合治疗结果接近时成本小者为最佳治疗方案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