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肝素作为最常用的抗凝药物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其存在明显的出血副作用,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活性作用有限,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反应.将水蛭素C端结构域与人胎盘抗凝蛋白连接在一起构建抗凝蛋白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比较其抗凝抗栓作用与肝素的差异.
目的:观察抗凝蛋白质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抗凝和抑制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并了解该药的安全性.
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
单位:一所市级医院心脏科.
材料:实验于2000-07/2001-04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用纯种雄性新西兰白兔32只,随机将白兔分成4组: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大剂量组、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小剂量组、普通肝素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方法:肝素和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都用生理盐水稀释.①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大剂量组: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0.7 mg/kg静脉推注,继以0.35 mg/(kg·h)维持静脉滴注2 h;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小剂量组: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0.3 mg/kg静脉推注,继以0.15 mg/(kg·h)维持静脉滴注2 h;普通肝素组:肝素75 IU/kg静脉推注后,以37.5 IU/(kg·h)维持静脉滴注2 h;生理盐水组:采用与药物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和给药方法.②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5和30及60min及停药后2 h从股静脉采血测血常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③用药后15 min用球囊剥脱股动脉内皮并监测股动脉远端的血压,记录脉压为0即血栓完全闭塞血管的时间.最后剪取球囊损伤的股动脉,剥离血管测量所形成血栓的长度、血栓的湿质量和干质量.④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毒副作用观察:实验过程中监测动物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将部分动物实验后,行腹部解剖,观察内脏出血的情况,检测血白细胞数目.
主要观察指标:①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对凝血系统和血栓形成的影响.②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毒副作用.
结果:白兔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抗凝效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值: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大小剂量组在用药后15 min时最长[(136.86±39.46),(122.90±4.19)s],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短于普通肝素组[(95.14±24.64),(180.00±0.00)s,P<0.05,0.01].用药后30 min,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大剂量组仍保持其抗凝疗效,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124.61±40.19),(85.57±27.67)s],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小剂量组明显短于普通肝素组[(112.94±43.17),(179.39±1.83)s,P<0.05].用药后60 min,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大小剂量组明显短于普通肝素组(P<0.05).停药后2 h虽长于生理盐水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凝血酶时间:用药后15和30及60 min普通肝素组明显长于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大小剂量组(P<0.05).②对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血栓湿重: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组明显小于普通肝素组(P<0.05).血栓干质量: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大小剂量组明显小于普通肝素组,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大剂量组明显小于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小剂量组(P<0.05).血栓长度: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小剂量组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P<0.05),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大剂量组明显小于普通肝素组(P<0.05).完全闭塞时间: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大小剂量组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③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的毒副作用: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大小剂量组白兔表现近似于其他两组,血液动力学的无明显改变,无内脏出血的情况.
结论: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和抗栓制剂,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在用药后15 min抗凝作用最强,但与肝素相比,抗凝作用较弱,用药60min后抗凝作用变得很弱;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抗血栓形成作用强于肝素,所形成血栓的大小明显小于肝素作用后,而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大剂量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的抗栓作用明显强于小剂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