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肌电图、各种自身抗体及血清肌酶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的检测及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01-01/2004-06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皮肤科门诊、住院,临床确诊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47例,男16例,女31例,年龄4~73岁.对照组40例,均为本院健康献血员,男20例,女20例,年龄23~52岁.采用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对47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进行同心针常规肌电图检查;检测两组对象抗核抗体和抗细胞浆抗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J0-1抗体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血清肌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47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样合格,均进入结果分析.①47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肌电图呈肌原性损害39例(其中包括不典型肌原性损害2例、神经原性损害1例),异常率为83%(39/47).②抗核抗体,抗细胞浆抗体及抗J0-1抗体阳性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检测抗细胞浆抗体及抗J0-1抗体阳性率明显多于对照组[19%(9/47),0;23%(11/47),0,x2=6.479,10.717,P<0.05,001],抗核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基本接近[15%(7/47),5%(2/40),x228.1,P>0.05].③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性: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17.056±8.713),(1.959±1.375)μkat/L;(4.311±1.815),(2254±0.847)μkat/L;(1.96±1.330),(0.575±0.490)μkat/L;(7.476±5.961),(2.257±0.995)μkat/L,t=246~18.01,P<0.01].结论:①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肌电图异常率,抗核抗体、抗细胞浆抗体、抗J0-1抗体阳性率较高,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性增高,以上指标的检测对指导治疗和对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检测临床价值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T细胞
流式细胞术
多发性肌炎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多发性肌炎
药物护理
并发症护理
功能锻炼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33例临床分析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诊断治疗
病理分析
老年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老年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临床特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实验室检测对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肌电描记术 肌酸激酶 抗体,抗核
年,卷(期) 2005,(2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6-12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53
字数 50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25.06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谭立明 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 17 105 6.0 10.0
2 王春芝 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7 7 1.0 1.0
3 周玉珍 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10 20 1.0 4.0
4 舒毅 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肌电描记术
肌酸激酶
抗体,抗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