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真菌对兔耳创面增生性瘢痕组织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2/07在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和新疆医科大学病理科完成.选取新西兰大耳白兔12只,随机分为白色念珠球菌污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空白对照组,4只/组.在各组兔耳腹侧制作直径为1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创面形成时及术后第1天白色念珠球菌污染组分别于创面放置微量白色念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于创面放置微量金黄色葡萄球菌,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干扰因素.观察各组创面愈合及增生性组织块发生情况,测定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成纤维细胞数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胶原Ⅰ的表达.结果:实验纳入12只兔,兔耳创面制作时因麻醉药物过量4只死亡,予以补充.①白色念珠球菌污染组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兔耳腹侧创面愈合后可出现类似人增生性瘢痕的增生组织块,愈合时间均长于空白对照组[(14.7±1.0),(15.3±1.1),(11.2±1.3)d,P<0.01];增生组织块出现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85.4%,91.6%,62.5%,P<0.05);术后28,49,60 d增生组织块成纤维细胞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②各组成纤维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胶原Ⅰ在术后28,49 d均为强阳性表达,白色念珠球菌污染组最为显著,随时间的推移各组表达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结论:白色念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创面均易出现增生性组织块,其形成与创面愈合过程关系密切,创面愈合时间越长增生组织块的出现率越高,符合人增生性瘢痕变化规律,验证转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及胶原之间的密切关系构成了增生性瘢痕的生物学基础.
推荐文章
兔耳创面愈合后增生瘢痕块形成与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细菌的影响
瘢痕,肥大性
外科伤口感染
细菌
疾病模型,动物
电针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研究
增生性瘢痕
电针
羟脯氨酸
胶原纤维
兔耳增生性瘢痕与血管内皮抑制素的抑制
瘢痕,肥大性
增生
抑制素
毛细血管
成纤维细胞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与外科常见致病真菌感染的关系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瘢痕,肥大性 伤口愈合 胶原/分析 真菌
年,卷(期) 2005,(46) 所属期刊栏目 瘢痕相关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7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19.6
字数 55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46.04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少林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83 433 12.0 16.0
2 董祥林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37 142 8.0 10.0
3 周勤生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15 41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瘢痕,肥大性
伤口愈合
胶原/分析
真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