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大小与其完全修复所需要时间成正比,并认为骨缺损大于1 mm者,应争取植骨,以利于新骨生长和种植体的早期固位.目的:比较珊瑚颗粒和羟基磷灰石颗粒在即刻种植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设计:分组观察对比实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材料: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羟基磷灰石颗粒,珊瑚颗粒,成年杂种犬3只.方法:实验于2002-08/2003-04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完成.麻醉下将3只犬股骨钻6个孔(每侧股骨3个孔),造成骨缺损.在所有近心端一组种植体周的骨缺损中植入珊瑚颗粒(珊瑚颗粒组),在所有远心端的一组种植体周的骨缺损中植入羟基磷灰石颗粒(羟基磷灰石颗粒组),中间一组种植体周的骨缺损中不植入任何材料(空白对照组).术后2,3,4个月麻醉状态各处死犬1只,取犬种植区骨段各组材料标本进行X射线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主要观察指标:犬种植区骨段各组材料X射线检查及各组标本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结果:①种植区骨段各组材料X射线检查结果:4个月,珊瑚颗粒组和羟基磷灰石颗粒组种植体与骨组织紧密结合.空白对照组尚有部分骨组织缺损.②种植区骨段各组标本扫描电镜观察结果:4个月,珊瑚颗粒组新生骨组织完全成熟,珊瑚颗粒残留少许.羟基磷灰石颗粒组新生骨组织完全成熟,羟基磷灰石颗粒仍大量存在,颗粒无明显吸收.空白对照组,种植体颈部存在部分空隙.结论:即刻种植体周骨缺损>1 mm以上应植入植骨材料.作为植骨材料,珊瑚颗粒较羟基磷灰石颗粒有更好的骨引导活性,能降解吸收为骨组织替代,而羟基磷灰石颗粒不能吸收,影响骨改建.
推荐文章
仿生骨植入钛网管固定修复兔骨缺损
仿生骨
钛网管
骨缺损
修复
CPC与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修复即刻种植牙骨缺损的效果研究
磷酸钙骨水泥
人重组骨形成蛋白
即刻种植牙
骨缺损
珊瑚羟基磷灰石与β-磷酸三钙用于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的研究
羟基磷灰石类
磷酸钙类
牙种植体
骨再生
骨疾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珊瑚颗粒即刻植入修复骨缺损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损伤 骨代用品 羟基磷灰石类
年,卷(期) 2005,(30) 所属期刊栏目 组织工程骨及软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6-24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18
字数 17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30.02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损伤
骨代用品
羟基磷灰石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相关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bei Province
官方网址:http://www.shiyanhospital.com/my/art/viewarticle.asp?id=79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