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15年前国内在江苏省与山东省交界地区大规模爆发脊髓灰质炎流行,15年后存活患儿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功能概况如何?目的:明确残存患儿的功能状态,提出适合的康复医学建议.设计:以患者为对象的横断面的调查.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象:1989年发病的邳州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共545例,以当地希望之家为中心随机化选取能够接受调查与评估的患儿333例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采用集中方式在一周内完成评估.方法:邳州市进入康复项目的333例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集中至希望之家,由2位康复医师和1位治疗师为一个评估小组,共5组同时进行肢体功能与肌力、生活自理能力、手术矫治和辅助具配置的评定.肌力评定、肢体功能情况采用积分评定.关节活动检查用关节角度计方式.肢体长度测量采用皮尺测定髂前上棘至内踝和脐至内踝的距离,分别测定解剖长度和功能长度.肢体畸形分析主要采用目测和体检的方式.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包括足的形态、骨盆位置、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外形、肢体围度等. 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33例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进入结果分析,年龄主要集中在15~17岁,占总例数的97%.独立行走135例(40.5%),使用双拐148例(44.4%).双下肢功能长度差距最小值0.5 cm,最大值13.0 cm.双下肢累及(112例,33.6%)少于单下肢累及(211例,65.8%),四肢累及3例,上肢累及仅2例.另外已有46例患者已经行脊柱侧弯矫正术.使用矫形器的患者共计254例,其中双长腿矫形器110例,单腿131例.其中单左腿62例,单右腿79例.踝足矫形器3例.结论:除了肌力的因素外,导致步行能力障碍的重要原因是肢体畸形,多数肢体畸形可以通过手术、矫形器和康复训练得到显著改善,所有接受调查患儿存在进一步康复治疗的必要.建议成立多学科合作的团队,建立集体讨论制度,使这批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的康复功能达到最好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