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抑郁症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将这组特殊的抑郁症称为血管性抑郁.5-羟色胺选择性抑制剂对抑郁症状的改善已有确切效果,对血管性抑郁患者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目的:观察盐酸氟西汀和氯丙咪嗪对血管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改善的差异,以及两者副反应的特征.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对象:2003-01/2004-1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连续门诊和住院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并根据Alexopoulos等[1]的临床定义来确定血管性抑郁,即在抑郁症首次发病前或发病时即存在心、脑血管病的证据.②在抑郁症首次发病前或发病时即存在心脑血管病的证据:CT或MRI有阳性病灶.③年龄在70岁以下.④患者及家属对本实验知情,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有药物过敏史.②有意识障碍及明显的痴呆症状者.③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④有严重精神障碍者.⑤有外伤、肿瘤、炎症或脱髓鞘等脑器质性病变者及既往有抑郁发作者.共收集符合上述标准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活血化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盐酸氟西汀20 mg/d;对照组口服氯丙咪嗪,开始25 mg/次.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增至50~250 mg/d,分3次服用;两组均治疗12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减分率>50%为显效;≥25%为有效,<25%为无效)对所有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4,6和12周分别进行抑郁改善程度的评定,同时记录用药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描述性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双侧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两组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②两组治疗后抑郁改善情况比较.次要结局:两组不良事件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30例患者完成治疗并参加疗效评估.①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比较:治疗组治疗后6周和12周均低于治疗前(12.40±4.30,7.80±4.36和21.30±2.64;P<0.01);也低于同时点对照组(6周:13.20±4.90;12周:7.90±4.20;t=3.98,5.02,P均<0.01).②两组抑郁改善结果比较:治疗组6周和12周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6周:93%和87%,12周:97%和93%,P>0.05).③两组不良事件和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为8例,其中可能与药物有关的有2例,主要有恶心、口干;对照组为13例,其中可能与药物有关的有10例,主要为口干、便秘、排尿困难,头昏、兴奋、激动.治疗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和43%,P<0.01).结论:盐酸氟西汀和氯丙咪嗪改善血管性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相近;患者对盐酸氟西汀的耐受性好于氯丙咪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