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兔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后,损伤局部与创伤愈合和神经再生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6-09/2005-02-3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实验外科完成.取成年长耳白毛家兔68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n=9)和5个损伤组,损伤组分别在双侧面神经颊面干造成暴露(n=13)、牵拉(n=10)、压榨(n=11)、挤压(n=12)及切断(n=13)5种损伤,于伤后1 h、1,3,7 d分别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组织学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化染色,按照细胞着色的程度行染色值半定量分析.结果:68只兔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染色值为1.27±0.31,暴露组、牵拉组各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无明显变化,压榨组、挤压组、切断组面神经损伤后1 h和1 d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升高(P<0.05),3 d时下降,7 d时再度出现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1.99±0.32,2.04±0.29,2.56±0.42,P<0.05).各组间相比可见,同一时间点不同损伤组的染色值为切断组>挤压组>压榨组>牵拉组>暴露组.结论:①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后,损伤局部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随损伤程度加重而增高.②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在1 d和7 d各出现1个高峰.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在面神经损伤后的病理变化与修复再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β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瑞舒伐他汀对兔动脉内皮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
转化生长因子β1
内皮损伤
再狭窄
冠心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面神经不同程度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β 疾病模型,动物
年,卷(期) 2005,(4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3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826.66
字数 56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41.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路志红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 3 49 2.0 3.0
2 崔振华 解放军第四二五医院外二科 15 56 5.0 7.0
3 陈爱宝 解放军第四二五医院外二科 17 52 5.0 6.0
4 曾国庆 解放军第四二五医院外二科 19 64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面神经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β
疾病模型,动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