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再狭窄使得经皮穿刺冠脉血管球囊成形术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方面的疗效大大降低.利用水凝胶的界面原位聚合技术,在血管内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水凝胶涂层,从而隔离血液与受伤血管壁的接触、抑制血小板沉积、血栓形成和新生内膜扩增.而最新发展起来的生物活性水凝胶涂层技术不仅能实现上述作用,而且通过引入细胞黏附因子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血管内皮愈合,恢复血管的正常功能.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7-01/2004-01有关水凝胶在再狭窄治疗基础及应用方面的文章,检索词为"hydrogel,tn-sttu photopolymerization,restenosis";手工检索或计算机检索再狭窄的各种治疗方法,检索词为"PTCA,restensis,stent,drug eluting stent",均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原位光聚合、再狭窄治疗及原位光聚合在再狭窄治疗中应用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5篇文献,其中21篇符合纳入标准,2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2篇为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对选取的数据及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水凝胶在再狭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括和评价.结论:通过在血管内表面形成生物活性水凝胶涂层不仅能抑制血小板沉积、血栓形成和新生内膜扩增,而且由于引入细胞黏附因子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血管内皮愈合,恢复血管的正常功能.
推荐文章
电气石/水凝胶复合材料体外细胞相容性评价
电气石
复合材料
细胞相容性
力学增强型水凝胶纤维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评价
力学增强型水凝胶纤维
高通量制备
海藻酸钠
明胶甲基丙烯酸酯
光交联
微流控
冠脉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介入性治疗中的应用
血管内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界病变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造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凝胶生物相容性材料涂层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水凝胶 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年,卷(期) 2005,(11)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8-14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3.3
字数 56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11.07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谷涌泉 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 135 620 14.0 20.0
2 冯增国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86 742 15.0 23.0
3 于怀清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5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凝胶
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