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毛果芸香碱诱导的小鼠急性癫痫模型,并探讨其特点.方法:实验于2001-10/2002-10在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病学实验室完成.取健康雄性C 57 BL/6小鼠199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66)和致痫组(n=133).所有小鼠皮下注射硝酸东莨菪碱1 mg/kg,30 min后致痫组腹腔注射毛果芸香碱350 mg/kg(10g/L),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5 μL/g.注射后连续6 h观察小鼠是否有痫性发作并分级(0级,无抽搐;Ⅰ级,耳、面部抽搐;Ⅱ级,肌阵孪,但无直立位;Ⅲ级,肌阵挛,伴直立位;Ⅳ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Ⅴ级,强直阵挛发作,并失去体位控制),当小鼠持续痫性发作达1 h时给予地西泮4 mg/kg腹腔注射,如不能缓解痫性发作,可重复给予地西泮一两次,直到痫性发作被解除.对照组6只和致痫组30只同时描记脑电图.结果:199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痫性发作情况:生理盐水组小鼠均无痫性发作;致痫组全部出现痫性发作,其中Ⅰ级15只,Ⅱ级7只,Ⅲ级9只,Ⅳ级21只,Ⅴ级81只,呈Ⅲ~Ⅴ级持续发作(即癫痫持续状态)97只,死亡31只.癫痫持续状态模型成功率为50%.②脑电图结果:Ⅱ级以上发作的小鼠均可见到爆发性高波幅慢波、棘波或棘慢波.结论:毛果芸香碱致痫小鼠急性模型同相应的大鼠模型一样,具有制作简便、痫性发作潜伏期短、致痫率高等特点,其所产生的慢性癫痫模型具有与人类颞叶癫痫相似的行为、脑电与神经病理改变.
推荐文章
褪黑素对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行为和海马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癫痫
海马
褪黑激素
毛果芸香碱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1%毛果芸香碱脂质体滴眼液对兔眼的缩瞳作用
毛果芸香碱
脂质体
瞳孔
缩瞳药
氨甲酰胆碱和毛果芸香碱对血管内皮细胞M受体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毒蕈碱样乙酰胆碱受体
血管内皮细胞
氨甲酰胆碱
毛果芸香碱
基因表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构建毛果芸香碱急性致痫小鼠模型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毛果芸香碱 癫痫持续状态 小鼠 疾病模型 动物
年,卷(期) 2005,(29)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技术方法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5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1
字数 40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29.0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雨平 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243 1451 17.0 25.0
2 余巨明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65 201 8.0 11.0
3 张克忠 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5 19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毛果芸香碱
癫痫持续状态
小鼠
疾病模型
动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