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笔者对377份不同生育期的大豆品种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选育新品种时,若以全生育期、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进行选择可望获得早熟、高产新品种;若以荚长、荚宽进行间接选择可望获得大粒新品种.(2)不同生育期类型各品种间产量构成因素均达极显著水平,早熟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的处理间达极显著水平.(3)早熟品种的茎粗、全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大;中熟品种的株高、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晚熟品种荚长、荚宽、百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4)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遗传力较低,而遗传进度较高;百粒重、单株产量的遗传力较高,遗传进度较低.
推荐文章
吉林省不同生育期组大豆品种间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
大豆
品种
生育期组
农艺性状
相关性
灰色关联分析
大豆不同生育期叶际光合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大豆
生育期
叶际
光合细菌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生育期大豆的农艺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来源期刊 北京农学院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大豆 生育期 农艺性状 遗传参数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2
页数 5页 分类号 S435.21
字数 30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3186.2006.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晓洁 北京农学院基础科学系 19 207 8.0 14.0
2 陈学珍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 76 906 18.0 25.0
3 谢皓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 82 956 18.0 27.0
4 白宝良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 25 236 10.0 14.0
5 于同泉 北京农学院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53 979 18.0 30.0
6 路苹 北京农学院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0 624 15.0 24.0
7 田炜炜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 3 2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
生育期
农艺性状
遗传参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农学院学报
季刊
1002-3186
11-2156/S
大16开
北京德外朱辛庄北京农学院学报编辑部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8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95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