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V+adj+了”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动补结构。在这一结构中,“adj”所表达的状态是“V”动作的结果,且“adj”所表的状态与“V”动作发生之前相比发生了变化。我们注意的是,这种结构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产生歧义,进而影响整个句子的表达功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这种结构加以深入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动补结构。
推荐文章
语块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语块
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双编码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双编码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
认知语言学
语境教学法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教学情境
作用
原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V+adj+了”动补结构分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海外华文教育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结构分析 应用 动补结构 表达功能 动作 状态 歧义 句子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2
页数 5页 分类号 H19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绍玉 厦门大学中文系 6 0 0.0 0.0
2 徐志刚 厦门大学中文系 5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对外汉语教学
结构分析
应用
动补结构
表达功能
动作
状态
歧义
句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外华文教育
双月刊
2221-9056
CN-35(Q)第069号
16开
中国福建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34-80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0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4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