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虽然已经有大豆下胚轴再生植株的很多报道,但再生率总是很低并且不定芽的再生都是在添加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取得的.这种培养基使外植体形成大量愈伤组织且阻碍了再生芽的进一步生长.为此本实验将表面灭菌的成熟种子置于2种培养基上萌发,一种添加2 mg/L苄基腺嘌呤(BA)而另一种不添加;6 d后将小苗的下胚轴切下作为外植体培养到两种诱导不定芽再生的培养基上,同样一种添加2 mg/L BA而另一种不添加.在9个当地、2个美国和1个巴西共12个供试品系中,最好的培养结果是在含2 mg/L BA的培养基上萌发、长苗、切取下胚轴并在不含BA的再生培养基诱导不定芽.以此程序,不定芽的再生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一个当地品种"广大粒"的再生率达到了72%.
推荐文章
北海道黄杨下胚轴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北海道黄杨
离体培养
下胚轴
不定芽
植株再生
桃幼胚下胚轴高频植株离体再生
下胚轴
直接再生植株
余甘子下胚轴离体培养中的器官形成与植株再生
余甘子
愈伤组织
生长调节剂
下胚轴
不定芽再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无细胞分裂素培养基上高效的大豆下胚轴外植体器官再生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大豆 下胚轴 器官再生 激素 愈伤组织
年,卷(期) 2006,(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04-1208,后插4
页数 6页 分类号 S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96-3490.2006.08.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跃生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研究室 30 483 12.0 21.0
2 Amarasinghe Arachchige Yasarathna AMARASINGHE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研究室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
下胚轴
器官再生
激素
愈伤组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