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家兔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12只已通过球囊损伤主动脉内膜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模型的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平均分成高胆固醇组和氯吡格雷组,另有6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家兔在主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水平,测定斑块内巨噬细胞及胶原含量变化,血浆中P-选择素的含量的变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的改变.测定血管内膜厚度及管腔狭窄度改变.结果斑块内巨噬细胞及胶原总平均值在高胆固醇组和氯吡格雷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氯吡格雷组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总平均值明显低于高胆固醇组,而斑块内胶原总平均值在氯吡格雷组高于高胆固醇组.氯吡格雷组在斑块破裂后P-选择素的含量较用药前明显降低,而高胆固醇组则明显升高.氯吡格雷组在斑块破裂后t-PA活性与用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高胆固醇组明显下降.高胆固醇组在斑块破裂后PAI-1活性较用药前明显升高,氯吡格雷组在斑块破裂后PAI-1活性比用药前轻度下降.高胆固醇组和氯吡格雷组内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但氯吡格雷组内膜及管腔狭窄度均明显低于高胆固醇组.结论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栓的形成和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来减轻动脉炎症反应,达到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轻内膜增生作用.
推荐文章
氯吡格雷对兔髂腹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影响
氯吡格雷
炎症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动脉硬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氯吡格雷对兔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氯吡格雷 血管内膜 增生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4
字数 36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8812.2006.01.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懋贞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4 15 2.0 3.0
2 娄樱 上海市胸科医院急诊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脉粥样硬化
氯吡格雷
血管内膜
增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月刊
1004-8812
11-3155/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82-66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0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70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