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迁飞习性是棉铃虫区域性灾变的生物学基础,明确棉铃虫的迁飞行为对发展预警技术有重要的意义.2000年7~8月华北地区棉铃虫大发生期间,利用昆虫雷达和空中诱虫灯在河北省廊坊市观测研究了棉铃虫成虫的迁飞行为.试验结果表明,与地面棉铃虫相比,高空棉铃虫具有明显的迁飞昆虫生理特征.棉铃虫成虫一般在日落后30 min(20:00)左右大量起飞,种群密度在1 h后达到峰值.此后,随着成虫的大量迁出,空中密度逐渐下降.棉铃虫成虫从低空到高空起飞过程中位移方向多呈顺时针旋转,借助夏季盛行风飞行.成虫飞行成层多集中在200~300m高度,最高可达1000 m.多数个体位移速率35~45 km/h,整个夜间的迁移活动持续7~8 h,迁移距离大约250~450km.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华北北部地区二代棉铃虫成虫迁飞行为的雷达观测
来源期刊 植物保护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棉铃虫 迁飞行为 雷达观测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3-167
页数 5页 分类号 S4
字数 30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77-7518.2006.02.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孔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57 4324 38.0 57.0
2 郭予元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04 3382 36.0 54.0
3 翟保平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88 2224 28.0 44.0
4 程登发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91 1668 24.0 35.0
5 封洪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5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97)
二级引证文献  (259)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1(2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2(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3(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4(2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5(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6(3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7(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8(3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9(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20(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棉铃虫
迁飞行为
雷达观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保护学报
双月刊
0577-7518
11-1983/S
16开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82-620
196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31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