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盆栽方法研究了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在水稻土改种草后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比较了植黑麦草土壤与未植草土壤中DDT残留的差异.盆栽试验设计3种DDT处理浓度,分别为0、0.5、5.0 mgkg-1,每处理4次重复.研究表明,DDT的残留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减少,且前期降解速率比后期快.在试验的第81天,DDT浓度为0.5、5.0 mgkg-1的植草土壤中,DDT分别减少了27.24%、20.50%.比较植黑麦草和未植黑麦草土壤,p,p'-DDT残留量在试验的16 d、32 d、64d、81 d均出现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植物释放到根际的酶和有机分泌物能有效地促进农药降解有关.同时,DDT的代谢产物DDE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推荐文章
水田改果园后土壤性质的变化及其特征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性质
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
土壤质量
水田改果园后土壤形态及性状的演变
水田
果园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性态
磷脂脂肪酸
高节竹竹叶次生代谢产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变化及其相关性
高节竹
竹叶
次生代谢产物
土壤微生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稻改草后土壤中DDT及其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
来源期刊 土壤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DDT 黑麦草 土壤 残留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4-628
页数 5页 分类号 X131.3
字数 308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64-3929.2006.04.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伏生 广西大学农学院 88 1303 21.0 3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20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DDT
黑麦草
土壤
残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土壤学报
双月刊
0564-3929
32-1119/P
大16开
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
2-560
194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14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3912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官方网址:http://www.jsnsf.gov.cn/News.aspx?a=37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