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分析了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地震活动特征,利用近震直达波最大振幅比方法反演了99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并作了统计和聚类分析.现代地震活动整体上继承了历史地震分布格局,未显示增强趋势;断裂带及邻区应力场P轴和T轴优势方位大致呈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分布,现今承受的作用力以近水平或斜向为主,但也存在部分其它方向的应力场和近垂直方向的作用力.震源断层的破裂类型,带内以逆冲(或正断),或近逆冲(或正断)型为主.带附近较明显地呈现出走滑型或近走滑型破裂的优势;北、南亚段应力场有明显差异,即北压南张,其分界大约在北纬32°附近,北西西走向的桥头集-东关断裂是两者间的构造变换带.
推荐文章
郯庐断裂带南段及其周边地区应力场分区与反演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分区反演
郯庐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土壤气体
地球化学特征
浓度异常衬度
郯庐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及现代应力场特征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振幅比
力轴张量计算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现代地震活动及应力场特征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应力场特征 震源破裂类型 系统聚类分析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8-290
页数 13页 分类号 P315
字数 74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63-5020.2006.0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小七 53 295 9.0 15.0
2 刘东旺 23 118 6.0 10.0
3 刘泽民 34 151 7.0 11.0
4 闫素萍 10 62 3.0 7.0
5 李敏莉 10 57 3.0 7.0
6 夏瑞良 4 61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6)
共引文献  (478)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312)
二级引证文献  (517)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8(4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09(5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1)
2010(4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5)
2011(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2(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3(3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4(3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5(4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16(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0)
2017(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1)
2018(3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9(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20(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震活动性
应力场特征
震源破裂类型
系统聚类分析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