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氧化还原电位法在氧化亚铁硫杆菌培养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维持总铁浓度为10 g/L,通过改变Fe(Ⅱ)与Fe(Ⅲ)的比例,找出E与Ln(Fe3+/Fe2+)的线性关系和培养液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在无菌体系中,当Fe3+/Fe2+的比值范围为0.5-10时,二者的线性关系较好,并发现当培养基的消耗小于40%时对E与Fe3+/Fe2+的关系影响不大.进而考察了在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氧化过程中E与Fe3+/Fe2+的关系,通过加酸对培养液稀释40倍然后加热处理,发现了E与Ln(Fe3+/Fe2+)的线性关系,进而确定了能斯特方程中的参数E0和RT/nF的大小.与无菌体系的参数进行了比较,相对误差小于1%.
推荐文章
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特性的研究
氧化亚铁硫杆菌
生长特性
生物脱硫
氧化亚铁硫杆菌亚铁氧化活性诱变育种理论探讨
氧化亚铁硫杆菌
亚铁氧化活性
诱变
基因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特性及驯化
氧化亚铁硫杆菌
Fe2+浓度
生长特性
低pH值驯化
低温下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黄铜矿
低温
细菌浸出
黄铜矿
氧化亚铁硫杆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位法在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期刊 四川化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亚铁硫杆菌 生物氧化
年,卷(期) 2006,(6) 所属期刊栏目 生产与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4
页数 3页 分类号 TQ13
字数 17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4887.2006.06.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颖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16 127 6.0 10.0
2 张永奎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78 665 13.0 22.0
3 李万全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8 128 5.0 8.0
4 徐绍霞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7 122 5.0 7.0
5 陈宁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30 191 6.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155)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亚铁硫杆菌
生物氧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化工
双月刊
1672-4887
51-1623/TQ
大16开
成都市武侯祠大街30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74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84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