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双黄连粉针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病毒活性及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考察双黄连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病毒活性;应用化学和光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结构研究.结果:乙酸乙酯部位(C)、正丁醇部位(D)、水层部位(E)的抗病毒作用较强.并从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汉黄芩素(wogonin,Ⅱ)、黄芩苷(baicalin,Ⅲ)、连翘苷(phillyrin,Ⅳ)、小犀草苷(luteoloside,V)、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Ⅵ).结论:研究结果为双黄连粉针的次开发奠定了基础.
推荐文章
紫菀中抗菌抗病毒化学成分的计算机虚拟筛选试验
计算机虚拟筛选
分子对接
紫菀
抗菌
抗病毒
双黄连粉针质控研究的概述与展望
双黄连粉针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药动学研究
质量控制
研究进展
双黄连粉针剂的化学成分研究
双黄连粉针剂
化合物
木脂素
NMR
基于化学荧光法的双黄连口服液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测定
化学荧光法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活性测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黄连粉针中抗病毒部位的活性与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中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双黄连粉针 抗病毒活性 化学成分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中药科技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8,2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
字数 34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4890.2006.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立军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195 5003 43.0 59.0
2 高慧媛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93 1608 25.0 37.0
3 钮旭升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1 16 1.0 1.0
4 闫海霞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2 43 2.0 2.0
5 谢海燕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2 1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57)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黄连粉针
抗病毒活性
化学成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中药
月刊
1673-4890
11-5442/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82-302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0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69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