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介绍了复旦大学基于藻毒素MC-LR在饮用水中的限值为1μg/L提出的饮用水源水中蓝藻细胞密度的限值为9.1×105个/L,并导出出厂水总藻细胞密度的限值应为(1.52~9.12)×106个/L,介绍了出厂水中叶绿素a的限值0.3~0.5μg/L.按此三类限值(藻毒素,总藻密度,叶绿素a),对组合工艺(3个水厂的常规水处理工艺,3个水厂的强化常规处理工艺,3个水厂的深度处理工艺)的除藻,除藻毒素,除叶绿素a的效率进行了评价,认为水源水中藻细胞密度是出厂水藻密度是否符合限值要求的主要因素.故要加强水源防护.作者根据藻细胞尺寸及藻毒素,藻的致臭物,叶绿素a的分子量大小,提出强化絮凝沉淀,采用高分子絮凝剂流化床接触絮凝澄清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气浮池等工艺可有效去除藻细胞及其所含藻毒素.不采用预氧化,防止破坏藻细胞,释放藻毒素,增加消毒副产物.以叶绿素a评价净水效率测定方法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推荐文章
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去除藻毒素的研究
常规水处理工艺
藻毒素
预加氯
藻细胞体内、外毒素
自来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研究
自来水厂
常规水处理工艺
微囊藻毒素
强化去除
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高藻水库水试验研究
超滤膜
污泥回流
藻类
膜污染
饮用水处理工艺去除藻毒素的研究进展
蓝藻
藻毒素
饮用水
水处理工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组合水处理工艺除藻效率探讨
来源期刊 净水技术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藻密度 藻毒素 叶绿素a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专论与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
页数 5页 分类号 X7
字数 35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0177.2006.02.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52)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藻密度
藻毒素
叶绿素a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净水技术
月刊
1009-0177
31-1513/TQ
16开
上海市许昌路230号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63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224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