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检测颈动脉,确定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预测脑梗塞,了解锥动脉供血情况,为眩晕患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美国LOGIQ-500型彩色超声显像仪,探头频谱8.2-11MHz,观察172例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锥动脉的形态.管壁厚度,测量颈总动脉内膜冲层厚度(IMT)和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BIMT),观察是否有斑块,有斑块时,测定狭窄百分比(sten%),显示彩色血流,脉冲多普勒取样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峰值流速(Vd),阻力指数(RI),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峰值流速比(ICA/CCA).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11例.其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部,较少发生颈外动脉起始部,锥动脉异常32例,不同原因的锥动脉狭窄25例,锥动脉走行异常7例,峰值流速均不同程度减低。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各型斑块中软斑块和有缺损的混合型斑块容易脱落造成脑梗塞,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和有吸烟史的患者均可促成动脉粥样硬化,不同回声的斑块,反映病变的不同时期。50岁以上患者,应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列为常规检查,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价值。锥动脉供血不足,为不明原因眩晕患者诊断提供依据。
推荐文章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及临床价值
颈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人
高血压
脑血管病
糖尿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
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颈动脉窦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致进食晕厥的应用价值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进食晕厥
多普勒彩色超声
颈动脉窦处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卒中
颈动脉疾病
脑梗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锥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来源期刊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供血不足 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 收缩期峰值流速 颈总动脉内膜 阻力指数(RI)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颈总动脉分叉 斑块形成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2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43.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彦 解放军205医院特诊科 3 1 1.0 1.0
2 尹小梅 解放军205医院特诊科 2 0 0.0 0.0
3 孔晓飞 解放军205医院特诊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供血不足
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
收缩期峰值流速
颈总动脉内膜
阻力指数(RI)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颈总动脉分叉
斑块形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月刊
1729-5386
深圳市布吉京南路50号66信箱
出版文献量(篇)
433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