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颈椎棘突骨折与颈椎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14例(15个)单纯颈椎棘突骨折,分为无椎板累及和椎板累及两组,分析受伤机制、病理特点、影像表现和治疗方法;使用Adobe Photoshop软件测量两组侧位X线片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SPSS11.0作均数t检验.结果 无椎板累及者9例,椎板累及者5例,两组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分别为57.32°±7.27°和24.36°±6.91°,t=8.2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例均证实有颈椎不稳,4例行前路手术.结论 累及棘突椎板线的颈椎棘突骨折存在颈椎不稳,治疗方法不同于常见的铲土者骨折,需常规摄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以便早期作出诊断与正确的处理.
推荐文章
累及椎板型颈椎棘突骨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颈椎棘突骨折
三维模型
有限元分析
颈椎不稳
后路颈椎二种内固定对三维运动稳定性的比较
颈椎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三维运动
部分钩突切除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颈椎稳定性
钩突切除
有限元模型
改良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
椎管成形
棘突重建
颈脊髓损伤
无骨折脱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颈椎棘突骨折与颈椎稳定性
来源期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颈椎 棘突骨折 稳定性 棘突椎板线
年,卷(期) 2006,(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7-68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8
字数 22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9935.2006.09.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峰 山东省立医院脊柱外科 16 68 5.0 8.0
2 崔新刚 山东省立医院脊柱外科 11 48 5.0 6.0
3 秦德安 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 16 149 7.0 12.0
4 张佐伦 山东省立医院脊柱外科 53 673 14.0 2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椎
棘突骨折
稳定性
棘突椎板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月刊
1672-9935
11-5265/R
大16开
福建省漳州市漳华中路269号
34-51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55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10272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