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湘东南地区以王仙岭-坪石一线为界,分为东部隆起区和西部坳陷区,分别发育两种不同类型和成因的印支期褶皱.东部隆起区大面积出露前泥盆纪褶皱基底并发育隔槽式褶皱,由泥盆纪跳马涧组与褶皱基底间的不整合界面所显示,表明褶皱基底参与了褶皱作用;露头显示褶皱过程中盖层未沿不整合界面产生明显滑脱.基于上述事实,认为隔槽式褶皱形成于基底(厚皮式)横向收缩与压扁作用,并从理论上论证了隔槽式褶皱不可能是盖层沿基底滑脱的产物,修正了前人的薄皮式观点.西部坳陷区主要出露中泥盆世-中三叠世地层并发育类侏罗山式褶皱,褶皱具有波长小且大小不一、垂向上不协调等特征,并伴生大量走向断裂,说明褶皱受不同层位软弱层顺层滑脱作用控制,其深层机制与区域断裂逆冲活动有关.
推荐文章
湘东南印支运动变形特征研究
印支运动
构造线走向
构造背景
湘东南
华南
湘东南印支期花岗岩成因及构造背景
印支期
花岗岩
地壳加厚与重熔
岩浆底侵
后碰撞环境
湘东南
再论印支期龙门山的形成和发展
印支运动
龙门山
古特提斯洋
对冲挤压
合力分支
磨拉石
后期改造
反扣盆地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分布及铀含量特征
华南
印支期
花岗岩
动力学背景
铀质量分数
铀源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湘东南印支期褶皱特征及形成机制
来源期刊 华南地质与矿产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褶皱 特征 机制 印支期 湘东南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地层及构造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7
页数 8页 分类号 P548.264
字数 78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3701.2006.04.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柏道远 20 687 13.0 20.0
2 王先辉 15 650 12.0 15.0
3 张晓阳 5 226 5.0 5.0
4 马铁球 15 650 12.0 15.0
5 陈必河 8 122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9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294)
二级引证文献  (655)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8(2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09(4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0(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1(3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12(4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13(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2)
2014(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0)
2015(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0)
2016(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0)
2017(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7)
2018(7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8)
2019(3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20(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褶皱
特征
机制
印支期
湘东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南地质与矿产
季刊
1007-3701
42-1417/P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大道69号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66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6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