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及其支流因受地壳不断间歇性隆升的影响而形成了5-6级阶地,这些阶地多系黄土覆盖阶地.以六盘山为界,河谷阶地黄土地层结构可分为东、西阶地地层区.六盘山以西河流阶地一般为6级.第6级阶地(T6)冲积黄土状土之上全系无层理黄土,厚310~505 m,含21-23层古土壤,是迄今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剖面,黄土开始堆积的时间不早于1.43 MaBP.T5上的黄土厚200~400 m,含14-16层古土壤,黄土最早是在1.23 MaBP开始堆积的.T4上的黄土厚100~200 m,含5-6层古土壤,开始沉积时间为0.62 MaBP.T3上的黄土包括L1和S1,厚40~65 m,形成于0.12 MaBP.T2冲积黄土状土之上的风积黄土厚20~35 m,形成时间约为0.03 MaBP.T1冲积黄土状土之上为S0、L0及MS,厚1.5~2.5 m,形成时间不早于0.01 MaBP.六盘山以东的河谷阶地一般为5级.T5风积黄土厚70~90 m,含11-16层古土壤,黄土开始堆积时间不早于1.23 MaBP.T4黄土厚40~70 m,含8-9层古土壤,形成时间不晚于0.80 MaBP.T3的黄土包括L1=S6之间的土层,厚25~45 m,形成于0.62 MaBP.T2的黄土由L1和S1构成,厚10~17m,形成于0.12 MaBP.T1冲积黄土状土之上为S0、L0及MS,厚1.5~2.5 m,形成时间不早于0.01 MaBP.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黄土地层的对比及细分
黄土高原
地质时代划分
地层对比
地层划分
离石黄土
年龄
黄土地层盾构隧道受力监测与荷载作用模式的反演分析
盾构隧道
黄土地层
现场试验
反演分析
正交试验
黄土地层对公路隧道施工的影响及对策
黄土地层
隧道施工
影响
时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高原河谷阶地黄土地层结构模式
来源期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阶地 黄土地层 结构模式 黄土高原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第四纪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122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539
字数 771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雷祥义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1 175 9.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160)
二级引证文献  (34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2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3(2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4(3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5(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6(5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17(7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7)
2018(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4)
2019(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3)
2020(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阶地
黄土地层
结构模式
黄土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双月刊
0256-1492
37-1117/P
大16开
青岛市福州南路62号
24-5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4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93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