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蛋白吸附再循环系统(protein a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PARS)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2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PARS组与对照组,观察PARS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变化以及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PARS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肌酐、血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值分别为379.4±40.4μmol/L、2.5±0.2、107.4±23.5μmol/L、88.6±21.9 mmol/L、30.8±3.8,明显低于治疗前的509.7±64.6μmol/L、3.5±0.3、150.7±35.6μmol/L、114.4±33.6 mmol/L、37.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RS组患者病死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ARS通过改善肝脏、肾脏功能而降低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
推荐文章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评价——附57例报告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重型肝炎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疗效评价
肝功能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评估
重型肝炎
人工肝支持系统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15例的疗效观察
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
重型肝炎
重型柴油机用新型废气再循环系统
增压柴油机
汽车发动机
废气净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蛋白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来源期刊 透析与人工器官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重型肝炎 蛋白吸附再循环系统 病死率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临床报告与临床技术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
字数 222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晓光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35 190 6.0 12.0
2 李树臣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75 420 10.0 15.0
3 于建武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72 396 10.0 15.0
4 赵勇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53 276 8.0 12.0
5 王淑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14 73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698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重型肝炎
蛋白吸附再循环系统
病死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透析与人工器官
季刊
1005-0809
12-1219/R
16开
本院B座14层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1414室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2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3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