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再利用地下滞留聚合物是聚合物驱之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途径.基于油水两相流网络模拟模型,综合考虑聚合物渗流机理建立起聚合物驱微观模拟模型.用微观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地下滞留聚合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地开采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合理利用滞留地下聚合物提供必要的依据.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吸附和捕集作用将引起大量聚合物滞留在孔喉中,滞留聚合物占注入聚合物的61.7%.总体上看,大孔喉中聚合物滞留量较大,但滞留聚合物浓度较小.孔喉半径和形状因子为聚合物滞留的主要影响因素,孔喉滞留聚合物浓度与孔喉半径和形状因子平方根的乘积成反比.
推荐文章
用三维非均质模型研究聚合物分布规律
三维非均质模型
聚合物驱后
吸附滞留
分布规律
聚合物驱宏观渗流机理的三维油藏物理模拟研究
聚合物驱
提高采收率
压力场
饱和度场
宏观渗流机理
物理模型
滞留聚合物对示踪剂扩散特征影响实验研究
聚合物驱后
滞留聚合物
示踪剂
渗流规律
不可及孔隙体积
微观实验
扩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三维网络模型研究滞留聚合物微观分布规律
来源期刊 计算力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微观模拟 滞留 网络模型 原油采收率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3-45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U339|O242
字数 56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4708.2006.04.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月明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37 941 18.0 30.0
2 侯健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0 335 13.0 18.0
3 李振泉 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13 168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合物驱
微观模拟
滞留
网络模型
原油采收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计算力学学报
双月刊
1007-4708
21-1373/O3
大16开
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校内)
8-180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8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617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