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实验采用一种新方法--微电极矩阵技术从整体水平研究小鼠胚胎离体整体心脏电生理活动.我们用微电极矩阵记录与60个电极相接触的心肌细胞的电活动(细胞外记录),称为场电位(field potentials,FPs),并与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的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s,APs)(细胞内记录)进行比较,发现心房、心室处场电位形态类似于负向的细胞动作电位,场电位时程亦与动作电位时程类似.为研究兴奋的传导,我们比较了不同电极处场电位发生时间,发现在房室结构还未形成的胚胎发育第9.5天(E9.5)已经观察到明显的房室传导延迟(A-V delay)[(50.21±9.7)ms],而心室不同部位兴奋几乎是同步的.在发育晚期(E16.5),房室传导延迟为(82.21±10.50)ms.进一步研究基本的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脏兴奋的调控,表明:在E9.5,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使胚胎兴奋频率加快(34.04±7.31)%,房室传导延迟缩短(20.00±6.44)%,同时场电位时程增宽;相反,卡巴唑(carbachol,CCh)则使兴奋频率降低(42.32±5.36)%,房室传导缩短(26.00±4.81)%,场电位时程减小.而在E16.5,Iso的作用显著增强,兴奋频率加快(101.54±10.23)%,房室传导延迟缩短(56.62±6.43)%,而CCh则几乎使所有晚期心脏兴奋完全消失.所以,心脏的传导系统在胚胎发育早期4个腔室还未形成时已经建立,神经体液因子对心脏基本电生理活动的调控是在发育过程中逐渐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