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总结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MGIS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60例M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中22例为潜在MGIST,38例为MGIST.病理检查,潜在MGIST患者肿瘤直径3.2~7.2(平均5.3)cm,瘤组织切面呈灰白、灰黄色,实性或有出血囊性变;MGIST患者肿瘤直径3.0~25.0(平均9.2)cm,瘤组织呈鱼肉样,肿瘤细胞丰富,可见不同程度出血坏死,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测定:54例CD117阳性,53例CD34阳性,48例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27例S100阳性,16例SMA阳性.全组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2003年7月后有19例患者术后给予伊马替尼辅助治疗.41例单纯手术的患者术后2年内有80.5%的患者出现转移复发,而手术加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者仅有21.1%的转移复发率(P<0.05).结论 CD117和CD34标记阳性是诊断MGIST最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确诊靠肿瘤病理切片.手术加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有效.
推荐文章
胃肠道间质瘤41例临床分析
胃肠道间质肿瘤
诊断
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分析
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
间叶源性肿瘤
基因
靶向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钡餐造影
CT
MRI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60例临床分析
来源期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9-41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
字数 25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74.2006.05.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杰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62 217 8.0 11.0
2 杜洪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60 290 9.0 14.0
3 夏金堂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37 161 7.0 11.0
4 温敏杰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32 84 5.0 7.0
5 林帆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24 46 4.0 4.0
6 赖越元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14 47 4.0 5.0
7 陈国勤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 61 311 11.0 14.0
8 黄炽明 广东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9 26 3.0 4.0
9 戴丽华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21 99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10)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月刊
1671-0274
44-1530/R
16开
广州市员村二横路26号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
46-185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51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570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