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摘要:
在西南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中,由于人工平整场地开挖而形成临空面,引起污染控制中心西部的滑坡发生.为确保污染控制中心的安全和工程治理提供设计依据,文章通过对滑坡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环境的分析,以及基于滑坡体、滑面(带)、滑床及变形等特征的阐述,对其稳定性和形成机制做出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的形成是在以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为主控因素与以人工开挖坡脚、地下水及大气降水作用为诱发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该滑坡目前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另外,采用分段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为:天然状态下,整体稳定性相对较好,处于暂时稳定状态.但在滑坡前缘的次级地带仍处于缓慢活动状态.这与滑坡的现状基本相符,也使定性评价得到了验证.饱水状态下,稳定性系数大幅度下降,滑坡的稳定性差,表明在持续饱水或降雨的条件下发生斜坡整体失稳.同时,两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相差较大,说明滑带土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对稳定性系数影响较大,也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推荐文章
西南某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滑坡
成因机制
稳定性评价
大渡河三交坪滑坡形成演化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滑坡
形成演化机制
变形碎裂体
稳定性计算
蠕滑拉裂型
大渡河三交坪
大渡河松坪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滑坡
形成机制
稳定性
蠕滑拉裂
基于深部位移监测的滑坡形成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潜在滑坡
深部位移监测
成因分析
稳定性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南科大西部滑坡形成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滑坡 形成机制 稳定性评价 西南科技大学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崩滑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8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42.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8035.2006.03.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易发成 127 1601 21.0 34.0
2 王哲 42 368 8.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7)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滑坡
形成机制
稳定性评价
西南科技大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双月刊
1003-8035
11-2852/P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1990-01-01
汉语
出版文献量(篇)
253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95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