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郯庐断裂带两侧的前陆沉积及其变形现象,揭示了该断裂带同造山活动的大量信息.合肥盆地东侧的郯庐断裂带旁,侏罗系沉积时出现了沉降中心与边缘相,显示这期间郯庐断裂带所处的张八岭隆起已移位至盆地东侧.砂岩的端元组份分析与碎屑白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显示,下扬子地区弧形展布的黄马青群与象山群前陆沉积的物源区为大别-苏鲁造山带,属于原地沉积,表明造山期郯庐断裂带已经出现.大别与苏鲁造山带周边都出现了强烈的前陆褶皱冲断带.合肥盆地前侏罗系基底上印支期的逆冲断层,在郯庐断裂带旁侧明显增多,指示该断裂带曾发生过同造山活动.下扬子地区前陆构造走向向郯庐断裂带方向偏转,反映它们形成时受到了郯庐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的影响.这一系列前陆沉积与变形特征,指示郯庐断裂带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造山中以陆内变换断层的型式出现.该断裂带造山期运动中,东盘为主动盘,并发生了显著的逆时针旋转.独特的徐宿弧形逆冲-推覆构造,表明造山期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幅度达350 km.在该断裂带早白垩世的第二次平移中,断裂带向北延伸,又发生了约200 km的左行平移.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前陆沉积与变形对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运动的制约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大别-苏鲁造山带 前陆沉积 前陆变形 变换断层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121
页数 20页 分类号 P542
字数 129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63-5020.2006.01.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国生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79 3291 29.0 57.0
2 牛漫兰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83 3003 28.0 53.0
3 朱光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47 4810 40.0 65.0
4 王勇生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47 1263 17.0 35.0
5 谢成龙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37 1093 17.0 33.0
6 王道轩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71 2939 27.0 5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0)
共引文献  (814)
参考文献  (4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1)
同被引文献  (615)
二级引证文献  (1513)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2(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3(3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4(3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8)
1995(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4)
1996(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2)
1997(4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8)
1998(3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8)
1999(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00(3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1(2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2(24)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6(17)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7(74)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62)
2008(130)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19)
2009(1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09)
2010(8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6)
2011(7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2)
2012(8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73)
2013(11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12)
2014(12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19)
2015(1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12)
2016(209)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98)
2017(14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36)
2018(14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5)
2019(1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6)
2020(4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郯庐断裂带
大别-苏鲁造山带
前陆沉积
前陆变形
变换断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