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异色瓢虫对莲缢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II型方程,其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与此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异色瓢虫的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其干扰反应模型为:E=0.36P-1.312 1(3龄幼虫)、E=0.522 4P-1.909 6(4龄幼虫)和E=0.384 5P-1.856 3(成虫).
推荐文章
异色瓢虫显明变种对荻草谷网蚜和禾谷缢管蚜捕食选择性研究
异色瓢虫显明变种
荻草谷网蚜
禾谷缢管蚜
选择指数
异色瓢虫对甘蓝蚜的捕食效应分析
异色瓢虫
甘蓝蚜
饥饿
功能反应
种内干扰
异色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生物防治
日最大捕食量
捕食能力
寻找效应
蚕豆
处理时间
瞬时攻击率
捕食性天敌对禾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存活率的影响
捕食性天敌
禾缢管蚜
麦长管蚜
捕食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异色瓢虫对莲缢管蚜的捕食作用研究
来源期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异色瓢虫 莲缢管蚜 捕食作用 功能反应 干扰反应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植保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8-212
页数 5页 分类号 S476+.2
字数 35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286.2006.02.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士熙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58 898 18.0 27.0
2 葛有茂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7 44 2.0 6.0
3 万玲 5 42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133)
二级引证文献  (214)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1(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2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5(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6(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8(3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9(4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异色瓢虫
莲缢管蚜
捕食作用
功能反应
干扰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2286
36-1028/S
大16开
江西省南昌市志敏大道1101号
44-10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2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455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