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白念珠菌具有双形态性,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为酵母相和菌丝相.调节双形态性的主要信号通路有Cph1调节的MAPK途径,E龟1调节的c AMP/PKA途径,Tup1介导的抑制途径,Rim101调节的pH反应通路等.这些通路控制着菌丝特异基因的表达,许多菌丝特异基因编码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因此菌丝相的致病性更强.
推荐文章
白念珠菌感染分子机制研究
白念珠菌
感染
分子机制
白念珠菌生物被膜治疗研究进展
白念珠菌
生物被膜
治疗
抗真菌药物
生物材料的改良
环孢菌素A增强氟康唑抗生物膜型白念珠菌的研究
钙调磷酸酶
白念珠菌
氟康唑
生物膜
耐药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白念珠菌双形态性的分子调节机制
来源期刊 中国真菌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白念珠菌 双形态性 调节通路 菌丝特异基因 致病性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1-24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79.4
字数 46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3827.2006.04.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程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105 378 10.0 15.0
2 苏惠春 17 60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念珠菌
双形态性
调节通路
菌丝特异基因
致病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真菌学杂志
双月刊
1673-3827
31-1960/R
大16开
上海市凤阳路415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39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