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中西方社会距离理论的研究综述 距离首先是一种物理学上的空间概念。美学家用来比喻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模糊性和非真实性,认为距离的大小可以产生不同的美学感受。心理学家将之解释为主观感受,将对象与人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称之为心理距离,并认为最合适的距离就是那种最小而尚未消失的距离。心理距离又被称之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一道心理屏障。后来社会学家将心理距离发展为社会距离。社会距离被定义为“存在于集团与个人之间的亲近程度”,是一种可以测量个人和一般社会关系的理解、同情与亲密的程度和等级。
推荐文章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民工
农民工市民化
城镇化
大城市边缘区景观破碎化空间异质性——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景观破碎化
地统计学
异质性
尺度
空间自相关
顺义区
湖北省农民工市民化的公共成本研究
湖北省
农民工市民化
公共成本
资金筹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国大城市农民工与市民社会距离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来源期刊 社会学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社会距离 城市农民工 实证研究 北京市 市民 心理距离 主观感受 心理学家
年,卷(期) shxzkbg_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
页数 11页 分类号 C912.8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社会距离
城市农民工
实证研究
北京市
市民
心理距离
主观感受
心理学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社会学(智库报告)
季刊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出版文献量(篇)
738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