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2年5月至2004年10月通过跟踪调查,我们搜集到野生东北虎捕食珲春自然保护区居民家畜的数据,共计38起捕食事件,有51头家畜遭到捕食.这些数据包括:捕食事件发现时间、被捕食家畜的数量、类型、年龄、性别、虎痕迹照片和捕食点的GPS数据.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的差异性进行了检验;结合ArcView GIS和MapIn fo 分析,对捕食点的空间属性进行了量化,用多个生态因子对其进行了表征;运用PCA分析了多因子中的主要成分.这些数据表明:在珲春,东北虎主要捕食牛和马,对猪和羊没有捕食,对牛和马的捕食也不存在偏好.东北虎倾向捕食成年个体,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只捕食1~2个个体.成功的捕食事件中,多为1头遭捕食;该捕食策略为虎权衡后的选择.捕食家畜事件多发生在3~11月的非冰冻期.影响捕食地的生态变量重要性排序为:距最近居民区距离>海拔>距最近道路距离>土地利用(Ⅱ型)类型>坡度>坡向>距最近水源距离>植被类型>道路类型>土地利用(I型)类型.距最近居民区距离为:3 666±2 308 m,极显著地近于休息卧迹、警戒卧迹和刨痕.该距离更多地集中在4 000 m以下区域.海拔为280±114 m,极显著地低于休息卧迹,显著低于警戒卧迹和刨痕.由于当地居民区多集中在海拔较低的区域,因此,这种显著的不同可以看成是一个伴生的结果.距最近道路距离为:522±543 m,极显著地近于刨痕,显著近于休息卧迹和警戒卧迹.上述2个人为干扰因子,对捕食的影响具有相似性.对上述3个生态因子的详细研究说明,虎并不愿意有意识地如此接近人类聚居区,而是家畜食物的诱惑,令虎冒险前往.在26个捕食点中,14个在用材林,6个在特护林,3个在农田,2个在灌木林,1个在居民区.被调查的当地居民共损失了11 851 kg家畜,合人民币116 12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