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RT-PCR和cDNA-AFLP方法研究了两个不同抗性水平的小麦品种在不同危害时间后6个特异选择的基因和全部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在感蚜品种千斤早中,48 hLOX表达最充分,而在抗蚜品种ASTRON中,LOX基因在72 h时才表达最强.AOS基因在感蚜品种千斤早中与LOX表达一致,48 h表达最强,在抗蚜品种ASTRON中,AOS基因持续表达.PDF1.2基因在抗蚜品种ASTRON中持续表达,但在感蚜品种千斤早中仅在48 h有较强的表达.PAL基因在不同时间段内都无明显表达差异.PR-1基因在抗蚜品种ASTRON中,在72、96 h诱导表达,而在感蚜品种千斤早中不表达.BGL2基因在抗蚜品种ASTRON中,48 h后有较强的表达,而在感蚜品种千斤早中也无明显表达.通过cDNA-AFLP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不同危害时间、不同品种间的基因差异.从这些差异的基因中分离了10个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蚜虫取食诱导的防卫反应涉及十八烷酸途径和病菌相关蛋白.
推荐文章
基于EPG的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禾谷缢管蚜取食行为比较
麦长管蚜
麦二叉蚜
禾谷缢管蚜
EPG
取食策略
传毒
E型麦二叉蚜在不同抗性表型燕麦上的取食行为
麦二叉蚜
燕麦
表型抗性
取食行为
刺探电位图谱
两种麦蚜取食诱导小麦抗性品种后对后来取食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麦长管蚜
麦二叉蚜
诱导
抗性品种
发育历期
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
燕麦抗麦二叉蚜种质鉴定评价技术综述
燕麦
麦二叉蚜,鉴定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麦二叉蚜取食两种不同抗性小麦所引起的基因表达差异
来源期刊 植物保护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 蚜虫 基因表达差异 cDNA-AFLP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162
页数 6页 分类号 S4
字数 43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77-7518.2006.0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96 936 18.0 25.0
2 祝传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13 100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55)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蚜虫
基因表达差异
cDNA-AFLP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保护学报
双月刊
0577-7518
11-1983/S
16开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82-620
196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31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