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阿尔金断裂走滑变形的侧向传递十分有限,难以解释柴达木盆地北缘反S形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本文设计的一组具有不同性质基底条件的弧形边界砂箱实验表明:刚性块体边界形态控制了褶皱冲断带走向和构造格局,同时基底力学性质也有部分影响作用,因而可用"刚性块体弧形边界联合作用"来解释其形成,即:1)冷湖反S形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是赛什腾山前弧形边界与昆特依凹陷弧形边界联合作用的结果;2)鄂博梁反S形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是昆特依凹陷与一里坪凹陷弧形边界联合作用的结果;3)位于一里坪凹陷南侧、与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变形呈反牵引关系的褶皱冲断带则与该凹陷西南侧向南西突出的弧形边界有关.
推荐文章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新生代褶皱-冲断带形成机制的物理模拟
构造地质学
地质模型
柴达木盆地
褶皱-冲断带
形成机制
物理模拟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前陆盆地演化及油气勘探目标
柴达木盆地
前陆盆地
盆地演化
推覆体
构造圈
闭油气聚集带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交通社石墨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
交通社
石墨
古元古界达肯大板岩群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断裂发育特征与油气聚集
柴达木盆地北缘
断裂系统
发育模式
油气分布与聚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柴达木盆地北缘反S形褶皱冲断带变形机制的物理模拟研究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新生代构造 褶皱冲断带 基底性质 物理模拟 柴达木盆地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207,后插1-后插2
页数 8页 分类号 P542
字数 43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63-5020.2006.0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建勋 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16 553 12.0 16.0
2 徐凤银 17 661 12.0 17.0
3 尹成明 11 468 10.0 11.0
4 曹爱锋 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1 33 1.0 1.0
5 王铁成 7 45 3.0 6.0
6 李刚 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6 94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5)
共引文献  (382)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209)
二级引证文献  (207)
195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4(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5(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3)
1998(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3(2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4(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5(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6(3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7(3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8(2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9(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生代构造
褶皱冲断带
基底性质
物理模拟
柴达木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