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短季棉豫早73、豫早06、豫早08、中棉37和中棉30的主茎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其单株产量和纤维品质.结果表明:豫早06由于其叶片功能期Pn较高,且衰老慢,其叶片的Pn、Fv/Fm和ФPSⅡ日变化幅度又较小,对强光利用能力强,全天光合速率较高,从而获得最高产量;豫早73和豫早08,由于其叶片的Pn、Fv/Fm和ФPSⅡ日变化幅度比中棉30的小,对强光利用能力强,全天光合速率较高,而获得较中棉30显著高的产量;中棉37由于其叶片功能期Pn较高,且衰老慢,也获得较中棉30显著高的产量;中棉30由于其叶片光合性能相对较差,而产量最低.
推荐文章
利用FBP7::iaaM转基因材料同步改良短季棉品种晋棉11纤维产量 和品质
生长素
转基因
短季棉
回交
衣分
马克隆值
麦后直播短季棉不同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研究
短季棉
种植密度
产量性状
光合特性
不同密度与缩节安用量对麦后短季棉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短季棉
缩节安
密度
光合特性
产量
纤维品质
氮钾配合施用对短季棉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氮、钾组合
光合特性
产量
品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短季棉品种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研究
来源期刊 河南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早熟棉 光合特性 单株产量 纤维品质
年,卷(期) 2006,(9)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59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62
字数 31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6.09.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房卫平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79 1256 21.0 32.0
2 马宗斌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85 1302 22.0 33.0
3 李伶俐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76 1201 19.0 31.0
4 谢德意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84 1274 19.0 33.0
5 杜远仿 10 92 6.0 9.0
6 张东林 11 65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10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9)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早熟棉
光合特性
单株产量
纤维品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农业科学
月刊
1004-3268
41-1092/S
大16开
郑州市农业路1号
36-32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734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59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