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二氧化硅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制得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并以此为原料与对苄氯苯乙烯反应制备了含双键官能团的四配位硅单体,然后使其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了支链含硅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EA)、能谱元素分析(EDS)、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等对四配位硅单体及其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四配位硅单体在1630 cm-1附近的C=C伸缩振动吸收峰在共聚物谱中消失了;共聚物在350℃才开始分解,其玻璃化温度为58℃,数均分子量为8.5×104.
推荐文章
聚苯乙烯-聚硅氧烷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大单体
聚硅氧烷
聚苯乙烯
接枝共聚物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苯乙烯
丁二烯
甲基丙烯酸酯
极性
阴离子聚合
星状羟基功能化聚苯乙烯/聚乙烯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茂金属化合物
活性自由基聚合
配位聚合
星状
苯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
衣康酸/苯乙烯磺酸钠共聚物合成及性能研究
苯乙烯磺酸钠/衣康酸聚合物
阻垢剂
碳酸钙
钛酸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由苯乙烯基四配位硅单体合成支链含硅共聚物
来源期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配位硅化合物 有机硅聚合物 自由基聚合 苯乙烯 结构表征
年,卷(期) 2006,(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38-1241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31
字数 31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3080.2006.10.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敏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31 113 6.0 9.0
2 董文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26 63 3.0 7.0
3 张建华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56 208 8.0 11.0
4 宋建华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52 208 8.0 10.0
5 郭仕恒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27 91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9)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配位硅化合物
有机硅聚合物
自由基聚合
苯乙烯
结构表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6-3080
31-1691/TQ
16开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4-382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9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714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