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所以把经济建设放在了中心位置;然而在今天的实践中,人们又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将其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了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自觉意识,或者进一步说是一种自觉的危机意识。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六个必须”原则之一,正式出现在党的纲要性文件中,体现了实践创新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将其纯理论化、抽象化、技术化,更不能庸俗化、简单化。近一时期以来,理论界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深入研究和谐社会,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从各个层面具体展开探讨,这必将有利于对“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认识上的提高,从而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自由人的联合体”设想?本源者,即理论渊源和出发点。在研究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提出和谐社会理论时,对于其理论渊源有以下三种倾向性的认识:有人认为马克思关于未...
推荐文章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构建
利益视阈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和谐社会
经济关系
生产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德育的诉求
高校
德育
构建
和谐社会
服务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若干理论问题述评
来源期刊 江东论坛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年,卷(期) jdlt_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4
页数 5页 分类号 D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勇 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12 29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东论坛
季刊
大16开
皖马鞍山市江东大道599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73
总下载数(次)
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