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CT血管造影(CTA)诊断破裂脑动脉瘤.方法 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16例病人施行CTA检查,采用Philips Tomoscan AVP1螺旋CT机,120 kV,200 mAs.层厚1.5 mm,螺距1,重建间隔0.05 mm.造影剂为欧乃派克100 ml,2.5~3.0 ml/s的速度经肘正中静脉注入,16~18 s后扫描.数据经计算机工作站处理后以MIP和SSD法显示,由放射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共间阅片.结果 本组16例病人共检出13例16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8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右侧颈内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同侧颈内动脉床突周围段芽孢状微小动脉瘤2例.10例脑动脉瘤做了开颅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5例,生活自理2例,重度残废2例,植物生存1例.未手术的3例病人,其中1例Hunt-Hess V级者术前准备时死亡,1例放弃治疗死亡.1例基底动脉梭形膨大者保守治疗,遗有脑干受压症状.结论 CTA具有快速、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可作为破裂脑动脉瘤和急诊手术前首选的检查.
推荐文章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附23例报告
颅内动脉瘤
多层螺旋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准确率
特异度
25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破裂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脑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造影术
脑动脉瘤破裂的CT诊断特点分析
脑动脉瘤破裂
CT影像
临床特点
多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在颅内多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诊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T血管造影诊断破裂脑动脉瘤
来源期刊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动脉瘤 CTA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15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28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7770.2006.04.0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动脉瘤
CTA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双月刊
1672-7770
32-1727/R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28-316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0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80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