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胎传梅毒骨损害的临床特点、X线表现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自1997至2005年共确诊并收治早期胎传梅毒患儿48例,其中出现骨损害者16例.回顾性分析早期胎传梅毒骨损害患儿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5~57 d,对其临床表现及X线特点进行分析.全部病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并摄四肢长骨X线片.并给予青霉素G 15万~20万U·kg-1·d-1,分3次静脉滴注,连续14d为一个疗程.结果 16例患儿梅毒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PR)均为阳性,滴度:1:128者3例,1:64者2例,1:32者6例,1:16者3例,1:8者2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结果均为阳性.16例患儿的父母共30人接受了梅毒血清RPR、TPPA检查,其中16位母亲RPR均呈阳性;14位父亲中13人RpR呈阳性.所有受检父母TPPA全部为阳性,HIV初筛实验结果均呈阴性.早期胎传梅毒骨损害的临床特点为受累肢体活动障碍、肿胀,营养不良、身体质量过轻和多器官功能损害,主要X线表现为累及四肢长骨的干骺端炎、骨膜炎或骨髓炎,干骺端与长骨干相连接处分裂增宽为其特征性表现.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RPR阴转,骨质损害已痊愈,仅遗留轻微骨膜增厚,部分出现哈钦森(Hutchinson)牙.结论 早期胎传梅毒骨损害临床和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经过有效治疗,骨损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