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活性(AT:A)检测在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在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系统上检测30例正常人及46例患者抗凝血酶活性,同时检测其他DIC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DIC组AT活性为66.26±19.29%,较正常组115.30±20.43%显著降低(P<0.001),并且DIC组阳性率为93.48%,其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几项DIC相关指标.结论 AT:A是诊断DIC的一项敏感指标,相对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同时对DIC治疗的监测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推荐文章
僵蚕抗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作用的研究
僵蚕注射液
血管内皮细胞
凝血酶
普伐他汀提升肾病综合征合并高凝状态大鼠抗凝血酶Ⅲ水平
普伐他汀
肾病综合征
高凝状态
抗凝血酶Ⅲ
抗凝血酶缺乏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急性肺栓塞1例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抗凝血酶缺乏症
抗凝血酶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抗凝血酶活性检测在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意义
来源期刊 血栓与止血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抗凝血酶活性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6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54.8
字数 24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6213.2006.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魏文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研所 77 438 13.0 15.0
2 熊丽丽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研所 7 34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1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抗凝血酶活性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血栓与止血学
双月刊
1009-6213
44-1513/R
广州昌岗东路250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2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45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