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地表与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论证了福建推覆构造的存在,并根据其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东部逆冲推覆带、中部逆冲褶皱带和西部挤压推覆带.在区域构造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福建推覆构造发育于印支期,鼎盛发展于燕山早期,定位消减于燕山晚期;推覆运动方向由北西往南东;推覆构造的形成与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剧烈运动有关.
推荐文章
准南西段构造样式及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准噶尔盆地
南缘西段山前冲断带
构造滑脱层
逆冲推覆构造
断层传播褶皱
复合背斜
勘探区
福建省武夷山江墩铅锌矿区推覆构造地质特征
闽江墩
推覆断裂
断坪
导矿
混杂岩浆
探矿前提
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主要新进展
造山带
前陆褶皱冲断带
盖层冲断推覆体
基底褶皱推覆体
赣中相山铀矿田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及动力学机制
相山铀矿田
逆冲推覆构造
动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福建推覆构造研究
来源期刊 石油实验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逆冲 外来岩系 原地岩系 推覆构造 福建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盆地·油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9-263
页数 5页 分类号 P548.2
字数 56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112.2006.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陶建华 7 82 5.0 7.0
5 陈福龙 1 2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06)
二级引证文献  (284)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1(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2(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3(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4(3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5(4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2)
2016(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7(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8(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9(3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逆冲
外来岩系
原地岩系
推覆构造
福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实验地质
双月刊
1001-6112
32-1151/TE
大16开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2060号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0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