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水土保持研究       
摘要:
对西南某电站坝区谷底存在的深风化现象,通过系统的地质测绘、钻孔资料及EH-4连续电导率成像系统勘探结果与室内测试分析,分析深风化现象特征与分布,并对这种深风化、软化现象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坝区谷底为多期侵入活动改造的古老岩体,不同期次岩体接触面因结合力较弱成为挤压破碎带,后期的构造活动使该破碎带岩体在中等围压下进一步破碎,并经中更新世以来的长期风化与软化形成现今的深风化囊.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并不妨碍该坝作为低堆石坝的坝址.
推荐文章
西南某水电站坝址区风化花岗岩工程地质性质分析
全风化
强风化
花岗岩
物理力学性质
西藏某水电站坝址区风化特征统计分析
回弹裂隙
风化特征
统计分析
风化指标
成带分布
西南某水电站坝区岩体绿泥石化蚀变及其工程对策
岩体绿泥石化蚀变
变形模量
辉绿岩脉
花岗岩
西南某水电站泥石流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泥石流
形成条件
流速
运动特征
流量
冲击力
水电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南某水电站深风化现象及其机理浅析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研究 学科
关键词 深风化 EH-4 挤压破碎带 形成机制 西南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05
页数 3页 分类号 P534.64|TV7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3409.2006.01.03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运生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153 1203 18.0 28.0
2 房冬恒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3 54 2.0 3.0
3 邓明森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2 13 2.0 2.0
4 袁和忠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1 4 1.0 1.0
5 杜其良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深风化
EH-4
挤压破碎带
形成机制
西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研究
双月刊
1005-3409
61-1272/P
大16开
1985-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0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88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