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方式改变和新品种推广,我国玉米病害的发生也有所改变.在春玉米区,丝黑穗病仍然持续严重为害,大斑病呈加重趋势;在夏玉米区,局部地区小斑病发生较重,而矮花叶病普遍发生较轻;以往的次要病害已成为重要病害:如,南方锈病在夏玉米区南部严重发生,瘤黑粉病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土传病害日益加重,细菌性病害发生渐多.对玉米主要推广品种、近年国家和主产省份审定品种的抗病性分析表明,在北方春玉米区,由于品种抗性水平降低、个别感病品种的推广及病原菌致病力变异,大斑病在近年仍将呈现较重发生趋势;丝黑穗病的发生则由于推广抗病品种和种子包衣技术而有所减轻,但局部地区仍会严重发生;由于缺乏抗病品种,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将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在北方夏玉米区,小斑病暴发的可能性较小,但已有强致病力菌株出现;由于推广品种普遍对茎腐病抗性水平较低并受耕作制度的影响,茎腐病和苗枯病将成为主要病害;多数品种对南方锈病缺乏抗性,南方锈病发生面积将继续扩大,发病程度也将增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
来源期刊 植物病理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玉米 病害 品种 抗病性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评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
页数 11页 分类号 S435.131
字数 68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12-0914.2006.0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晓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49 1069 15.0 27.0
2 石洁 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6 783 14.0 27.0
3 王晓鸣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54 1125 18.0 3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9)
同被引文献  (713)
二级引证文献  (1079)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0)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30)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09(40)
  • 引证文献(18)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0(55)
  • 引证文献(14)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1(74)
  • 引证文献(19)
  • 二级引证文献(55)
2012(79)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66)
2013(79)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64)
2014(97)
  • 引证文献(19)
  • 二级引证文献(78)
2015(116)
  • 引证文献(18)
  • 二级引证文献(98)
2016(115)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103)
2017(129)
  • 引证文献(19)
  • 二级引证文献(110)
2018(158)
  • 引证文献(21)
  • 二级引证文献(137)
2019(208)
  • 引证文献(17)
  • 二级引证文献(191)
2020(105)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9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
病害
品种
抗病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病理学报
双月刊
0412-0914
11-2184/S
大16开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楼406室
82-214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0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61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