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预处理组(20只),制作模型前15 d灌喂阿托伐他汀(10 mg·kg-1·d-1);处理组(20只),模型制作当天灌喂阿托伐他汀10 mg/kg,连用2 d;等渗盐水组(10只),提前15 d灌喂等体积等渗盐水;正常对照组(10只).采用枕大池注血法诱导大鼠SAH模型.模型制作后第2天测定血脂水平,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E染色后图像分析系统自动测量基底动脉直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基底动脉ICAM-1、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 mRNA表达.结果各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预处理组、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4.3±2.6、22.0±2.9和27.0±0.0,与等渗盐水组的14.2±3.2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预处理组基底动脉直径为(169±14)μm与处理组的(146±12)μm、等渗盐水组的(138±18)μm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预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182±14)μm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ELISA结果显示,预处理组ICAM-1、LFA-1及IL-6表达,较处理组、等渗盐水组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RT-PCR结果显示,预处理组基底动脉ICAM-1、IL-6 mRNA的表达,较处理组、等渗盐水组明显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减轻实验性大鼠SAH后基底动脉血管痉挛,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SAH后炎症反应、削弱ICAM-1与LFA-1相互作用有关,而与降血脂作用无关.
推荐文章
阿托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干预作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阿托伐他汀
大鼠
阿托伐他汀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中的预防作用机制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阿托伐他汀
内皮素-1
内皮型-氧化氮合酶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CT研究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
灌注成像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
应用价值
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颅内 炎症反应 大鼠
年,卷(期) 2006,(7)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7-311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33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5921.2006.07.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阿托伐他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颅内
炎症反应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月刊
1672-5921
11-5126/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80-155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87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