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天然气工业       
摘要:
以冀南地区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评价为目标,基于详细的构造-埋藏史研究,并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有机包裹体分析,深入研究了巨1井的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历史,揭示了巨1井的石炭-二叠系烃源岩自形成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埋藏史,并发生多次生烃演化.分析认为:巨1井处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曾发生过二次重要的生烃作用过程,初次生烃作用发生在印支期,太原组有机质生烃量为6 mg/g;而第二次生烃作用发生在喜山早期,太原组有机质生烃量为10 mg/g.最后指出在今后的勘探中,要特别重视东营运动的研究,寻找东营运动相对影响小的地区,有望在巨鹿低凸起实现石炭二叠系油气勘探的突破.
推荐文章
阜阳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特征
阜阳地区
石炭纪
二叠纪
生烃潜力
模拟实验
盆地模拟
伊宁盆地石炭-二叠系地层简介
伊宁盆地
石炭系
二叠系
地层特征
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系煤成(层)气成藏地质单元划分
华北地台
煤成(层)气
埋藏史
地质单元
成岩演化
成藏波及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冀南地区巨1井石炭-二叠系生烃评价
来源期刊 天然气工业 学科
关键词 冀南地区 石炭纪 二叠纪 烃源岩 构造-埋藏史 生烃作用 评价
年,卷(期) 2006,(11)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与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3
页数 3页 分类号 P6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76.2006.1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炎铭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130 2333 23.0 42.0
2 崔新瑞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9 38 3.0 6.0
3 赵洪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6 25 2.0 5.0
4 唐兴文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3 4 1.0 2.0
5 汤昆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院 3 4 1.0 2.0
6 王猛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56 439 12.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5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4)
195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冀南地区
石炭纪
二叠纪
烃源岩
构造-埋藏史
生烃作用
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工业
月刊
1000-0976
51-1179/TE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3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9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