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跨越珠江铁桩水道的220kV钢管组合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的空间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对实际工程进行环境振动测试,识别出输电塔耦合导地线的振动模态,验证了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和理论计算的正确性.从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方面研究了单塔和塔线体系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特点,分析得到关于输电塔导地线耦合效应的初步认识,进一步揭示了导地线对输电塔的耦合作用规律.研究表明,悬挂的导地线不仅具有质量效应,同时在线路的纵向和侧向还施加了一定的刚度效应.地震反应分析中可知导地线对输电塔具有一定的减震效应,并指出导地线的减震效应是否具有普遍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上述研究对类似输电塔的抗震、抗风设计有一定参考意义.
推荐文章
海岛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风振响应及风振系数
台风
输电塔
塔线耦合
动力特性
风振响应
位移风振系数
大跨越输电钢管组合塔动力特性的理论分析
输电钢管塔
动力特性
自振周期
振型
大跨越输电塔动力特性
大跨越输电塔
输电塔-线体系
动力特性
自振周期
振型
振动模态识别
大跨越输电线路导地线力学计算软件研究
大跨越输电线路
力学特性
风荷载
功能模块
计算软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钢管组合大跨越输电塔导地线耦合效应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电力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输电塔线体系 动力特性 地震反应 环境振动测试 耦合效应
年,卷(期) 2006,(12) 所属期刊栏目 输配电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39
页数 4页 分类号 TM752
字数 26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9649.2006.1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忠根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67 672 13.0 24.0
2 曹枚根 5 68 5.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51)
二级引证文献  (125)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7(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9(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输电塔线体系
动力特性
地震反应
环境振动测试
耦合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电力
月刊
1004-9649
11-3265/TM
大16开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技城北区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区B315
2-427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5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92972
论文1v1指导